SwiftUI 框架

利用 SwiftUI 的ViewBuilder 輕鬆創建複雜佈局和視圖層次結構

我們可以利用 SwiftUI 的 ViewBuilder 工具,來在使用者界面中構建和組織視圖或視覺元素。在這篇文章中,Arc 會帶大家利用 ViewBuilder 來創建子視圖,看看這個工具如何簡化創建複雜佈局和視圖層次結構的過程。
利用 SwiftUI 的ViewBuilder 輕鬆創建複雜佈局和視圖層次結構
Photo by sarab hussain on Unsplash
利用 SwiftUI 的ViewBuilder 輕鬆創建複雜佈局和視圖層次結構
Photo by sarab hussain on Unsplash
In: SwiftUI 框架
‌本篇原文(標題:SwiftUI Tutorial: Create Child Views with ViewBuilder)刊登於作者 Medium,由 Arc Sosangyo 所著,並授權翻譯及轉載。

我們可以利用 SwiftUI 的 ViewBuilder 工具,來在使用者界面中構建和組織視圖或視覺元素 (visual element)。有了 ViewBuilder,我們就可以創建視圖的層次結構 (hierarchy);也就是說,其中一個視圖會是父視圖 (parent view),而其他視圖則是子視圖 (child view)。ViewBuilder 通常用於在 SwiftUI 中創建可重用元件,像是可以在 App 中多次使用的某組視圖。要使用 ViewBuilder,我們需要定義一個回傳一個或多個視圖的函式或閉包,然後就可以呼叫這個函式或閉包,來構建我們的使用者界面,並把產生的視圖添加到佈局中。ViewBuilder 讓我們可以輕鬆地定義及重用元件,大大簡化了創建複雜佈局和視圖層次結構的過程。

要宣告 (declare) ViewBuilder,我們需要使用 @ViewBuilder 來包裝屬性 (property) 或函式:

// Property example
@ViewBuilder var content: () -> Content

// Function(method) example
@ViewBuilder private func mainView() -> some View {}

// Some prefer this format to be cleaner for function(method)
@ViewBuilder 
private func mainView() -> some View {}

在函式中使用 ViewBuilder

要在 SwiftUI 中編寫 clean code,就需要培養把視圖分成不同小函式的習慣。我們可以用 ViewBuilder 包裝這些函式,讓程式碼更有組織、更加可讀。讓我們看看以下例子:

struct ContentView: View {

    var body: some View {
        VStack(spacing: 25) {
            sfSymbolWithLabel("person.fill")
            sfSymbolWithLabel("house.fill")
        }
    }
    
    @ViewBuilder
    private func sfSymbolWithLabel(_ name: String) -> some View {
        HStack {
            Group {
                Image(systemName: name)
                Text(name)
            }
            .font(.system(size: 30))
            .foregroundColor(.blue)
        }
    }

} // ContentView

以上範例使用 ViewBuilder 創建了一個函數,來回傳 View 協定 (protocol)。

SwiftUI:在屬性中存儲視圖

在這個部分,我們會看看如何在結構屬性中存儲 SwiftUI 視圖。這次,我們會利用 ViewBuilder 創建一個可重用的 SwiftUI 視圖。也就是說,我們會定義一個回傳視圖的結構,並使用 ViewBuilder 來包裝構成視圖的各種組件。

在範例中,我們會構建這個可重用的 SwiftUI 視圖:‌

長方形的視圖和右邊箭頭 (arrow) 的圖像是這個範例的固定元素,但你可以在左邊添加任何型別的視圖。

首先,讓我們這樣建立一個結構:

struct SelectionItem<Content: View>: View {
    
}

我們也需要使用一個泛型限制 (Generic Constraint),來告訴結構它可以接受任何符合 View 協定的型別。

在定義符合 View 協定的泛型型別時,Content 通常是標準命名規則 (naming convention);但我們也可以利用其他有效的 identifier 來取代它。

在剛建立的結構中,讓我們為之前宣告的泛型資料型別 (data type) 添加一個新屬性,並用 ViewBuilder 包裝它:

@ViewBuilder var content: () -> Content

接下來,讓我們編寫視圖 body 的程式碼。我們會創建一個 HStack,並設置所需要的修飾符:

var body: some View {
    HStack {

    }
    .frame(height: 60)
    .frame(maxWidth: .infinity)
    .background(Color.white)
    .border(.black)
    .shadow(radius: 5)
    .padding()
}

在上面的程式碼中,我們建立了一個有邊框和陰影的白色長方型。

在 HStack 內添加 Content 之前,讓我們先建立另一個函式來添加箭頭。在 body 下方添加以下程式碼:

@ViewBuilder
private func arrowToRight() -> some View {
    Image(systemName: "arrow.right")
        .font(.system(size: 25))
        .foregroundColor(.black)
        .padding()
}

在以上的程式碼中,我們把一個簡單的系統圖像 (system image) 放置了在 HStack 中。

接著,我們就可以繼續編寫 HStack Content 的程式碼。我們會從左到右放置 content 屬性、Spacer()、和 arrowToRight 函式。Spacer() 可以讓我們以適當的對齊方式分隔兩個視圖。在 HStack 中編寫以下程式碼:

content().padding()
Spacer()
arrowToRight()

以下是完整的源程式碼:

struct SelectionItem<Content: View>: View {
    
    @ViewBuilder var content: () -> Content
    
    var body: some View {
        HStack {
            content().padding()
            Spacer()
            arrowToRight()
        }
        .frame(height: 60)
        .frame(maxWidth: .infinity)
        .background(Color.white)
        .border(.black)
        .shadow(radius: 5)
        .padding()
    }
    
    @ViewBuilder
    private func arrowToRight() -> some View {
        Image(systemName: "arrow.right")
            .font(.system(size: 25))
            .foregroundColor(.black)
            .padding()
    }
    
}

我們已經完成了一個可重用的 SwiftUI 視圖,可以在主視圖中使用。比如說,如果我們在使用 ContentView,就可以這樣編輯:

struct ContentView: View {

    var body: some View {
        VStack(spacing: 0) {
            SelectionItem {
                Text("You can place any View here.")
            }
            SelectionItem {
                VStack {
                    Text("You can place")
                    Text("any View here.")
                }
            }
            SelectionItem {
                HStack {
                    Group {
                        Image(systemName: "sunrise")
                        Image(systemName: "sun.max")
                        Image(systemName: "sunset")
                    }
                    .font(.system(size: 25))
                }
            }
        }
    }

} // ContentView

讓我們來測試一下吧!當你執行程式碼時,應該會得到以下的視圖:

你可以在 GitHub 上參考這部分的源程式碼。

如果不使用 ViewBuilder ⋯⋯

可能大家會問:如果不使用 ViewBuilder,我們可不可以達到相同的結果呢?理論上是可以的,但這個方法有些缺點。具體來說,如果不使用 ViewBuilder,我們就需要在函式內手動創建和組合各個視圖。讓我們看看以下的螢幕截圖:

雖然有很多方法可以解決這個錯誤,像是把程式碼嵌入到 Group 視圖中、或是添加 return。但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使用 ViewBuilder,就可以防止發生這個錯誤了。

‌本篇原文(標題:SwiftUI Tutorial: Create Child Views with ViewBuilder)刊登於作者 Medium,由 Arc Sosangyo 所著,並授權翻譯及轉載。
作者簡介:AppStore 上 Adfectus 和 ML Lingo 的開發者,獨立作者,熱愛編程和旅遊,現居於日本。
譯者簡介:Kelly Chan-AppCoda 編輯小姐。
作者
AppCoda 編輯團隊
此文章為客座或轉載文章,由作者授權刊登,AppCoda編輯團隊編輯。有關文章詳情,請參考文首或文末的簡介。
評論
更多來自 AppCoda 中文版
如何使用 Swift 整合 Google Gemini AI
SwiftUI 框架

如何使用 Swift 整合 Google Gemini AI

在即將到來的 WWDC,Apple 預計將會發佈一個本地端的大型語言模型 (LLM)。 接下來的 iOS SDK 版本將讓開發者更輕易地整合 AI 功能至他們的應用程式中。然而,當我們正在等待 Apple 推出自家的生成 AI 模型時,其他公司(如 OpenAI
很好! 你已成功註冊。
歡迎回來! 你已成功登入。
你已成功訂閱 AppCoda 中文版 電子報。
你的連結已失效。
成功! 請檢查你的電子郵件以獲取用於登入的連結。
好! 你的付費資料已更新。
你的付費方式並未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