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

創業者專訪#11:擘畫交通共享藍圖,WeMo Scooter吸海外業者搶親

創業者專訪#11:擘畫交通共享藍圖,WeMo Scooter吸海外業者搶親
創業者專訪#11:擘畫交通共享藍圖,WeMo Scooter吸海外業者搶親
In: 創業, 專訪

近年共享概念大行其道,根據PwC(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及德盛安聯預估,全球共享經濟(Sharing Economy)產值,預計至2025年將可衝破3,350億美元,隨物聯網應用逐步發酵,也讓共享經濟得以發展為制度化的商業模式,國內近年更有業者推出無站點式共享智慧電動機車租賃,盼顛覆台北未來交通藍圖,一年多的時間就讓海外業者捨近求遠前來取經,順利搶得交通共享市場的「灘頭堡」,本次專訪就邀請到威摩科技WeMo Scooter技術長鄭捷來分享這段創業甘苦談。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國人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就是機車,占比達到36%,但捷運加上公車也僅達到34%,顯示大眾對於機車的依賴程度高,鄭捷表示,儘管機車是通勤者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但其實每台機車的閒置時間很大,平均利用率僅有3.27%,因此,WeMo團隊認為這塊市場很適合做共享經濟,考量電動機車對空氣環境影響較小,綠科技將是未來趨勢,因此切入經營電動車租賃市場。

wemo-1

編織交通網絡,千車目標達陣

WeMo運營車輛已從今年中的兩百部車,快速躍升至六百多部,年初所喊的千車上路目標,可望在11月達成,目前提供服務的地區集中在台北市,期盼盡快提升服務密度,鄭捷說,目前營運車輛仍未能達到規模經濟,尚無法組織出一個交通網絡,團隊規劃下個目標是希望將運營車輛衝到五千部,遠期目標設為一萬部,這樣才能有效編織出一個扎實的交通網絡。

WeMo客戶群集中在24~45歲之間,註冊用戶數剛破萬人大關,約有1500~2000位活躍用戶,服務區域已擴增至士林及南港、內湖一帶,現階段在培養用戶的使用習慣,目前WeMo對於客戶來說仍僅是當作輔助交通工具,團隊希望未來WeMo能成為通勤族所依賴的交通服務,這個營運目標需要很多時間Deploy,也是孕育一個商業模式的必經過程,就像是過去ubike走過的路一樣,但這對於新創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因為投資者幾乎都希望能夠在一年內可以看到成果。

WeMo目前收費標準為前六分鐘基本收費15元,超過以後每分鐘加收2.5元,學生票價則是前六分鐘同樣收基本費率15元,超過以後每分鐘加收1.5元,鄭捷表示,WeMo用戶以社會新鮮人為大宗,為了優化改善產品UX(使用者體驗),過去也持續推出行銷活動,快速累計大量的使用者回饋與騎乘數據來改善使用流程,因此,現在的服務已經讓能讓使用者感嘆,這家年輕新創推出的服務竟然如此完整,而這些都歸功於過去一年半以來持續的產品SOP簡化工作。

wemo-5

站在巨人肩膀上,打造細膩UI體驗

鄭捷說,WeMo在使用者體驗優化的工作上可說是不遺餘力,期盼讓用戶在與電機車的第一次接觸就能感受到,當時在系統規劃上就希望打造比既有體驗更棒的服務,國外共享機車業者會使用密碼鎖,但WeMo認為取用機車的動作不該比從手帶挑出鑰匙這個動作更麻煩,最終推出APP一鍵啟動功能,開鎖、啟動、還車通通一鍵搞定,讓手機就是租用者的鑰匙。另外,團隊也持續在粉絲專頁,官網等多個管道收取使用者回饋,近月更推出車牌找車的功能,讓使用者不會明明走到了地圖中的車輛位置,卻迷失在周遭的機車海當中。

談到公司創業遇到最艱難的問題,鄭捷認為是在軟體工程管理層面上的問題,他表示,台灣是硬體強國,過去由電子製造產業撐起了半邊天,但是對於軟體方面較欠缺管理經驗,不是說軟體工程師的寫Code能力不佳,而是缺乏優秀的管理能力與技術整合的功力,WeMo的機車OS都是由內部團隊自行開發,因此牽涉包含軟硬體多個領域,在軟體工程開發同樣遇到管理面的問題。

WeMo為國內首家經營電動機車共享經濟的新創公司,有別於先前Uber、obike登台遭遇的營運逆風,WeMo提供的共享服務推出後,首戰打得相當漂亮,既無遭遇交通相關法令問題,從用戶端也普遍收到不錯的使用回饋,鄭捷認為,溝通是新創服務一門很重要的功課,非本土新創業者在進駐台灣市場時,可能因為不了解本土民情與法規,在營運上採到紅線,在地企業因有地緣優勢,所以在溝通上能夠比較順暢,較容易獲得媒體、政府等各方單位的支持。

鄭捷說,WeMo在創業初期就積極與政府相關單位接洽,除了在法令面遵從既有規則,包含車輛保險與停車費用都確實繳納,同時,傾聽了解對方有哪些需要被解決的痛點,新創與政府之間的關係應該是要相互合作,進而達到雙贏局面。

WeMo海外發光,歐洲業者敲門

談到公司的長期營運規劃,是否將擴展海外版圖納入考慮,鄭捷說,現階段就有不少海外業者捨近求遠前來表明合作意願,更不乏早已推出共享機車服務的歐洲市場,希望將WeMo既有的商業模式引入當地。

雖然共享機車在歐洲市場早已不是新鮮事,但目前WeMo提供的電動車系統卻有更高科技且更便利的使用體驗,更透過車聯網提供租車以外的應用,例如,WeMo機車能夠偵測地面震動的功能,就能夠對於一個城市的路平計畫提供重大貢獻。或是在驟雨之後透過車上感測器收集數據,即可統計出哪些區域較容易有淹水危機。

儘管如此,現階段團隊仍希望先在台灣站穩腳步,因為必須先把開發能量留在國內市場,目前尚有許多功能仍在開發計畫表單內,也持續透過數據收集,讓車聯網服務更加完善,期盼在同樣的資費上讓使用者享受到更便捷且穩定的服務,待WeMo在國內練兵至更臻成熟後,屆時在揮軍海外插旗。

WeMo App 下載連結

作者
陳 奕先
過去為平面財經記者,專跑產業新聞,2015年起跨進軟體開發世界,希望在不同領域中培養新的視野,於新創學校ALPHA Camp畢業後,積極投入iOS程式開發?
評論
更多來自 AppCoda 中文版
Magic Sketch 專訪:從錯誤中學習 不斷改進產品 就是成功之道
創業

Magic Sketch 專訪:從錯誤中學習 不斷改進產品 就是成功之道

James Tang,Sketch 套件 Magic Mirror (現為 Magic Sketch) 的開發者,同時也是位 UI/UX 設計師及個人企業家。現在,讓我們來一探他從一間香港新創公司辭職、到成功實現自己 idea 的奇妙旅程。是次專訪涵蓋了 James 的實驗、學習、在第一個成功產品 Magic Mirror 前的種種失敗、如何開始建立產品,以及早期的錯誤經驗如何教導他創造收益,希望這些經驗之談可以幫助開發者、UX 設計師和創業家,讓他們都能成功實現自己的 idea。
讓藏書更有價值,Sparktake 打造書籍交易平台
創業

讓藏書更有價值,Sparktake 打造書籍交易平台

隨行動裝置普及,帶動電子書市場快速成長,多數人認為實體書的市場前景堪慮,但電子書與實體紙本仍屬兩個不同的媒介,因此,雖然電子書的崛起取代了部份實體書的需求,紙本閱讀的體驗對於部分的人來說仍不是電子屏幕能夠比擬的,因此,本次專訪介紹的新創團隊,就鎖定實體書線上交易需求,打造兩手書線上交流平台 Sparktake,提供更友善的書籍交流環境,盼為二手書創更多價值。 Sparktake由兩位共同創辦人Isaac與Sean所創立,他們是香港連續創業者,過去已經嘗試過3~4個創業題目,雖然最後都以失敗收場,但每次的經驗都讓他們離成功更近一些,
很好! 你已成功註冊。
歡迎回來! 你已成功登入。
你已成功訂閱 AppCoda 中文版 電子報。
你的連結已失效。
成功! 請檢查你的電子郵件以獲取用於登入的連結。
好! 你的付費資料已更新。
你的付費方式並未更新。